麻柳刺繡是流傳于朝天區麻柳鄉周邊區域的民間刺繡藝術,習藝者以女性居多,因其獨特的民族文化特點,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朝天區總工會充分發揮職能優勢,助力打造麻柳刺繡特色品牌,為服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、豐富我市女性文化旅游產業經濟內涵引入工會力量。
工匠帶徒傳技。推薦繡女參加“廣元工匠”評選活動,認定張菊花、胡永蓉2名繡女為“廣元工匠”,兌現6000元獎勵,并納入工會重點關懷對象。創建區級非物質文化技藝培訓室和麻柳刺繡大師工作室,推動傳統刺繡技藝與現代文化創意融合發展。實施“名匠帶徒”行動,在鄉鎮工會劃片舉辦民族刺繡技能培訓班6期,培訓新繡女300余人,擴大傳承受眾人群。借力產教融合培育體系,將麻柳刺繡納入麻柳小學“非遺課堂”和朝天職中“工匠試點班”課程,聘請張菊花定期實操授課,引導青少年接力非遺文化傳承。
競比固本提能。持續推動勞動技能競賽擴面增效,先后3次將麻柳刺繡納入技能競賽特色技能展示項目,促進刺繡技藝提升。聯合教育部門,完善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和獎勵制度,推薦1名職校學生代表參加全市職業教育院校技能比賽,并落實工會經費保障。開展選“繡”活動,擇優選派2名繡女參加首屆川渝非遺繡活大賽,推動川渝同源文化學習交流。
宣傳口碑出圈。將刺繡文化納入區職工服務中心建設規劃,投入資金8萬元建成藝術文化展廳,系統展示麻柳刺繡發展歷史、名匠繡女、優秀作品。協助區內職校組隊參加第二屆大蜀道職業院校技能大賽,在會場開設刺繡作品展示專區。依托廣元女性文化之都建設,推動女職工工作和麻柳刺繡傳承保護工作相結合,廣泛開展女職工DIY手工刺繡主題文化活動,協同拍攝刺繡主題文化宣傳片3部,提升麻柳刺繡品牌知名度。
帶貨增收創效。聯合“虞美人”麻柳刺繡專業合作社,以“繡”為媒帶動區內留守婦女靈活就業600余人,有效改善繡女收入待遇。持續推動麻柳刺繡進景區活動,大力推介刺繡文創產品,拓展刺繡商品文化市場,助力我市女性文化旅游產業發展。充分發揮區內新業態群體力量,以“川工帶川貨”直播帶貨活動為契機,協調2名短視頻博主開展專項刺繡專題直播活動,協助“虞美人”專合社帶貨銷售刺繡作品130余件,協調區電商服務中心落實麻柳刺繡推介專場,已實現交易額超30萬元。(市總辦公室)